孟子舍生取义_孟子说舍生取义
原文:鱼,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译文:鱼是我所喜欢吃的,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;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,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。生命是我所喜爱的,义也是我所喜爱的;如果两者不能并有,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。
“舍生取义”中舍的是生命,取到了仁和义。
文天祥曾写道: “孔日成仁,孟日取义。”“仁”和“义”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。所以,与“舍生取义”相对应的,还有一个成语叫作“杀身成仁”,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,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。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: 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孔子的弟子问他,仁德忠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怎么办?孔子说:“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,为了成全仁德,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。”
孟子的舍身取义思想就是孟子一直以来提倡的“仁义”思想,“仁义”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。孟子所说的“仁义”,是有阶级性的,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。但是,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,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。
来自孟子的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