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生取义的典故_舍生取义的故事
答:舍身取义的名人很多,在这里我选择谭嗣同。变法失败后康梁逃逸,而有机会逃走的谭嗣同,为了以血警醒世人,慷慨赴难,舍身取义。
三国时期,关羽被吕蒙偷袭荆州,大败而归。经过一次次突围,最终败走麦城,终因粮草匮乏,失手被擒。
孙权企图收买人心,劝降关羽。关羽宁死不从,舍身取义,结果被吴国杀害。
法国的贞德,为御外侮献身;马拉为了大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。白求恩为了正义牺牲
篇一: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。
苏武被扣于匈奴后,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,后以严刑威胁。
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,宁死不屈。
匈奴贵族无计可施,便“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”。
苏武则“掘野鼠,去草实而食之”。
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,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,不屈节辱命。
他出使时正值壮年,待其归汉之时,已是须发皆白。
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。
篇二:黄花冈起义时,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、洒热血。
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,与清兵浴血奋战,中弹被俘,从容就义。
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,冲锋在前,弹尽力竭,后被俘,英勇牺牲。
篇三:清末,戊戌变法失败后,康有为、梁启超逃往日本。
谭嗣同是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”。
他坚信“不有行者,无以图将来;不有死者,无以酬圣主”,泰然赴死,留下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的名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