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原形容一去不还_屈原形容一去不还的诗句
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,政治家。活着的时候对内举贤任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,因遭当权贵族排挤诽谤,被多次流放,郢都被秦军攻破,他自沉汩罗江,以身殉国。
披头散发,形容枯槁,神情悲怆正是他形象的生动写照。看到这样一位高贵正直,执着理想,好修为常,披香戴芳,餐英饮露,眷恋君主,心忧生民的抒情主人公,使人不禁满腔愤懑,无限同情。
是因为他爱国忧国,受到了楚怀王的迫害令他极度压抑而致。
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;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
渔父见而问之曰:“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” 屈原说:“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,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,因此被放逐。” 屈原曰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 渔父曰: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” 屈原说:“我听过这种说法: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,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。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?我宁愿投身湘水,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,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?” 屈原曰:“吾闻之: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,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?宁赴湘流,葬身于江鱼之腹中,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” 渔父微微一笑,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。口中唱道:“沧浪水清啊,可用来洗我的帽缨;沧浪水浊啊,可用来洗我的双足。”便离开了,不再和屈原说话。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。歌曰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”遂去,不复与言。意思就是屈原已经遭受放逐,游荡于江边,吟咏于河畔,脸色焦黄,形体枯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