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必寡信补充完整_二年级轻诺必寡信古诗
轻诺必寡信
汉语俗语
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三章: 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。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;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
轻诺必寡信 释义: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,经常把事情看得太简单,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。
出处: 《老子》六十三章:“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”
是填词语应该是 : 轻诺必寡信
言多必失,寡言为贤;祸从口出,沉默是金。
言多必失,成语,作谓语、宾语,言多必失意思,也就是说,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。出自《鬼谷子·本经符》:“言多必有数短之处。”
言多必寡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说,尽量不要多讲话,最好是不讲话,装傻。拼音读作:yan duo bi gua。
言多必失,必然结果,寡不敌众,信口开河
答案应该是话多不干必寡信
这句话出自《道德经》,是老子说的。
前一句“轻诺必寡信”是说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,后一句“多易必多难”是说,把事情认为的或者形容的很容易的话,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。
《道德经》,又名《老子》,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,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。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为其时诸子所共仰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。道德经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,不分章,后改为《道经》在前,《德经》在后,并分为81章。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。 《德经》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,后《道经》是谓以身心精进,在体悟道之所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