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原的政治主张有哪些
屈原的政治理想是“美政”,其主要内容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。国君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,才能享有国家;其次应该选贤任能,罢黜奸佞。另外,修明法度也是其“美政”的内容之一。
屈原的“美政”理想表现在诗人的作品《离骚》中,就是“举贤而授能兮,循绳墨而不颇”。所谓“举贤授能”,就是不分贵贱,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,反对世卿世禄,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。他还以奴隶傅说、屠夫吕望、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,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。所谓“循绳墨而不颇”,就是修明法度,即法不阿贵,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。
“美政”具有鲜明的儒家色彩。主要观点有“廉政”、“在德者在位”、“恤民”、“举贤授能”,主张大一统,反对秦国的暴力征伐。
对内:主张“修明法度”“举贤授能”,实行使国家富强的“美政”。
对外:坚决主张联齐抗秦,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、威震诸侯的局面。 一、重视人才。屈原提出了“举贤才而授能兮”的用人标准和行政原则。推举贤良淑德的人、任用有才干有能力的人。
二、强调法治。屈原“受诏命”而“造为宪令”,是为了“明法度之嫌疑”,而且起了“国富强而法立”的作用。由于阶级本质使然,屈原的法治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。
一、热爱祖国、依恋故土,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。
二、以民本思想为基础,主张法制,又重视仁、义的美政。
三、注重自身的修 洁 ,具有为实现政治理想“九死未悔”的大无畏精神
修明法度,举贤授能~对外坚决主张连齐抗秦,使楚国一度成为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