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是立身之本的论据_论证诚信是立身之本
1.诚信为人之本。——鲁迅
2.对人以诚信,人不欺我;对事以诚信,事无不成。——冯玉祥
3.失去了诚信,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。——莎士比亚
4.言必诚信,行必忠正。——孔子
5.诚实是人生的命脉,是一切价值的根。——基德莱塞
6.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。——乔臾
7.诚者,天之道也;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——孟子
8.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。——拉罗什富科
9.欺人只能一时,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。——约翰·雷
“人无信不立”,诚信,是一个人立身“小家”之本,更是立足“大家”之基。
诚信即诚实守信,简单四字,却意蕴丰富。诚实是待人处事之道,心诚而实在,从不欺骗隐瞒、夸大其词。守信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必要之法,坚守信用,说到做到,不拖欠债务,不要立下誓言而转眼忘得干净不去执行……诚则内诚于心,信则外信于人。
而又是因为什么,使得诚信成为千百年来人人传承的基本品格?原因有二:做诚信人,生活中无愧于心,更能使社会稳定发展。古有季札出使晋国,路过徐国,徐王喜爱他的剑却没有说出来,可他不久离世,季札虽是在心中应允,但仍在返途时解剑挂于其坟前树上。今有蔡双雄应聘职位,笔试时有道题:“唐太宗李世民为保护环境采取的措施”,他坦然写下“我不知他采取过什么举措”,最终通过考试,因为这题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应试者的诚信度。古语云:“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。”只有做到诚信无伪,才能问心无愧,坦然宁静,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之乐。
而反观高考舞弊事件,仝卓通过卑劣手段把自己往届生的身份改为应届生,还拿来炫耀;陈秋媛被顶替上大学,而她16年对此一无所知。一件又一件的事件揭开了社会的无底洞,让人五味杂陈。通过舞弊进入大学,意味着有另一个人被挤掉。那将是一段无法弥补的人生!所有的成就都应该凭努力去争取,所有的荣誉都要靠真本事来获得。毕竟人生苦短,而時间永不停歇,那些失信的伪装将在时间面前被撕成碎片,变成不堪回首的笑话,只有诚信才能摇曳成绚丽的永生花。
养成诚信的品质其实并不难。首先,言出必行。俗话说: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。”许下承诺则一定要办到。其次,诚信办事。苏轼说,“服人以诚不以言”。曾听过这样一桩奇闻:两百多年前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孩坠崖身亡,父母在其悬崖落水处修建坟墓。随着土地的不断转让,有一条名为“把孩子墓地作为土地的一部分保留”的特殊要求被流传下来,后来这片土地被选作格兰特总统的陵园,孩子和总统被葬在一起,成就一段践诺守信的佳话。这不正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吗?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偷税漏税,展现阳光信用;更要诚信经营,譬如富甲天下的晋商,正是因为诚信经商才能取得如此成就。看今朝,无人商店的兴起也昭示着,恪守诚信才是富裕之道。
诚信而立,不诚则废,这是亘古不变的规矩,这更是我们提升自我、做人做事的法则。
诚信是立身之本,是做人之必备的品质。“人无信而不立”,自古以来,诚实守信,都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。
古代周幽王“烽火戏诸候”的故事,因为出现过失信于诸侯的事情之后,再无人相信他,最后自取灭亡。
美国之父华盛顿主动承认砍了樱桃树的故事,赢得了诚信的美名,为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正论证:诚信是立身之本
建立良好的信誉: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的表现,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诚信,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。在社会中,一个人的信誉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非常重要,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,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。
增强人际关系: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的基础。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,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。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,还能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。
增加合作机会:在商业和社交活动中,诚信是促进合作的重要因素。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,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。因为他们具备可靠性和可信赖性,其他人更愿意与他们合作。
反论证:诚信不是立身之本
现实社会存在不诚信行为:在现实社会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不诚信的行为,如欺骗、偷盗、舞弊等。这些行为表明诚信并不是每个人都遵循的原则,因此不能说诚信是立身之本。
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: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,有些人可能会选择不择手段来获得成功。他们可能会采取不诚信的行为来获取利益,这表明诚信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带来成功。
个人利益的考量:有时候,个人的利益可能会与诚信相冲突。在某些情况下,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,人们可能会选择不诚信的行为。这表明诚信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坚守的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