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原 郭沫若名词解释_屈原 郭沫若名词解释是什么
guō mò ruò qū yuán shēng cí,
生动、天生、生字、生火、生人、怕生、生父、产生、卫生、生产、生死、生辉、陌生、寄生、胎生、医生、生存、生机、畜生、平生、欺生、生命、生怕、生意、生态、重生、永生、逃生、民生、放生、终生、养生、求生等。
咆哮 páo xiào 诡谲 guǐ jué 景仰 jǐng yǎng
guo mo ruo qu yuan sheng si
《屈原》的作者是郭沫若。郭沫若于1942年1月7日创作了历史剧《屈原》。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,描写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主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,对外联齐抗秦,曾得楚怀王信任。但南后却勾结秦国密使张仪,以某综罪名之加害屈原。
怀王竟听信谗言,将屈原囚禁,并废弃齐楚盟约,依附强秦。屈原满怀忧愤。
此时,学生宋玉已卖身投降南后,忠诚追随诗人的侍女婵娟又将被南后处死。
宫廷卫士救出婵娟,并一起去营救屈原,不料婵娟误饮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。
卫士杀死谋害屈原的帮凶,焚烧高堂,并在屈原作《桔颂》以悼婵娟后,跟随诗人走向汉北,走向民间。
屈原是郭沫若写的。
取材于战国时期政治家屈原的个人遭遇和政治挫折,由陈鲤庭导演的概括了诗人一生悲剧的话剧作品。
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,他以神来之笔,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,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。剧一开始,即写屈原以橘喻志,教育学生保持高洁的灵魂。
《屈原》的作者是郭沫若。
郭沫若(1892年11月16日-1978年6月12日),幼名文豹,原名开贞,字鼎堂,号尚武,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、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、古文字学家、考古学家、社会活动家,甲骨学四堂之一,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《屈原》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——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之后。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。以_楚怀王对秦的外交斗争为情节线索,构成了主张爱国的屈原和代表卖国的南后等人戏剧冲突,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屈原这个悲剧典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