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礼貌教养的句子_形容礼貌有教养的词语
一、立容:
经立时正身、平视,两手相合,掩在袖子里。手从胸口到下腹,放在任何位置都行,甚至持着、拄着东西也行;
二、坐容:
汉代的经坐(这在古人就叫坐,现在为了区分,专称雅坐)是膝盖并紧,臀部坐在脚跟上,脚背贴地,双手放在膝盖上,目视前方。对于胡坐,道理一样,端正,两腿不得叉开,双手放在膝盖上。双手可以握拳,冲前方;也可收拢抱在腹部。
三、行礼:
1、正规揖礼:左手压右手(女子右手压左手),手藏在袖子里,举手加额,鞠躬九十度,然后起身,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,然后手放下。
2、一般揖礼: 直立,两臂合拢向前伸直,右手微曲,左手附其上,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,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。正规场合,对朋友。
3、拱手:类揖手,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。
4、颔首致意。
5、正规拜礼:直立,举手加额如揖礼,鞠躬九十度,然后直身(这段叫鞠躬),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。然后双膝同时着地,缓缓下拜,手掌着地,额头贴手掌上(这叫拜),然后直起上身,同时手随着齐眉(这叫兴)——然后根据礼节,平身或再拜……平身时,两手齐眉,起身,直立后手放下。
6、一般拜礼(用于雅坐时):抬起臀部,直起上身,膝盖支撑身体,然后拜手(手至地,头贴手)或叩头(头扣地)或稽首(时间长)或顿首(时间短)。
7、女子行礼:本着平等的精神,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。但处于忍让的风度——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,微屈膝,微低头即可;若拜礼,上身直,膝着地,拢手下垂,头微低,即可。
四、迎宾:
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,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,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,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,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。迎宾时,主人立在门右(其实就是主人在东,客人在西——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),客人走门左。迎客进门以后,为客人指路,每到拐角,要说“请”,客人答“请”,要为客人开门、掀帘子……主人请客人上座(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),客人请辞——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。
五、宴请:
东道先说“请”,客人辞让,东道固请,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,不必过分谦让。
喝茶、饮酒时,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,以求雅观。
总之,原则是:心安则行之,可以行则行之——其他不强求。
冠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时的成年礼,表示男子已是成年人,可以参加各项活动了。实行于周代,男子为冠礼,女子为笄(ji)礼(女子十六岁成年)。礼记中记载—男子二十冠而字。
婚礼 周朝就已经有完整的“婚聘六礼”。汉族的婚礼仪式有“三书六礼”,我们先来说说六礼,六礼指结婚的流程,主要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三书是指在六礼的过程中用的文书,主要是聘书、礼书、迎书。
行走之礼 是古代常见的趋礼,就是遇到比自己辈分高的或者德高望重的人时,应该低头弯腰,表示尊敬。“行不中道,立不中门”是原则,放在现在也是非常适用的,就是路不走中间,不要站在门中间。
见面之礼 拱手礼是古代最经常的见面礼,作揖之礼,即双手合抱,左手包住右手,放至胸前,表示一般的客套。现在依旧可以用。
入座之礼 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,坐席都是很有讲究的,在职场上的人应该很明白,尊贵的人坐上座,如果做错了位置,主人会很不理解,但也不能说什么,事后自己也会追悔莫及。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宾坐在西席上,主人在东席上陪坐,年长者坐南向的位置,就是北席。吃东西时,身体尽量靠近饭桌,不吃时身体往后靠。
拜贺之礼 一般在节假日的时候会行拜贺之礼,是晚辈向尊长者的礼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