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语录经典语录_老子语录经典语录图片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——老子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——老子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
——老子
天下难事,必做于易;天下大事,必做于细。
——老子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——老子
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
——老子
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
——老子
1、善为士者,不武;善战者,不怒;善胜敌者,不与;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2、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3、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。
4、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
5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。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6、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
7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老子曰: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谓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”
老子的意思是说,道是一种本体界的不变循环,面目是相对“静止”的存在。他说,真的掌握“道”之后,万物是安静的循环。道掌控下的万物,并非像我们所感知到的,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或每个事物都是新鲜事物。芸芸众生,万物的表象,都是从复着静笃之“道”。
1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
2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
3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
4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
1、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2、静胜躁,寒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
3、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。天下无道,戎马生於郊。
4、祸莫大於不知足;咎莫大於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5、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
6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於无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