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道德的事例_中国古代人人皆知的道德故事
吴王夫差,他继父登位之初,励精图治,大败勾践,使吴国达到鼎盛。在位后期,生活奢华无度,贪图安逸,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,夫差自缢。
以下是一些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故事:
1. 子罕弗受玉:春秋时期,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,他将其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。子罕不肯接受,献玉的人说:“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,玉匠认为它是珍宝,所以才敢献给您。”子罕说:“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,你把玉作为珍宝;如果给我,我们都丧失了珍宝,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。”于是,留下了“子罕弗受玉”的美传;
2. 杨震暮夜却金:东汉名臣杨震在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,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,前去看望杨震,晚上欲送杨震黄金十斤。杨震说:“老朋友懂你,你为什么不懂老朋友呢?”王密说:“现在是深夜,没有人会知道。”杨震说: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你知,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?”王密抱起黄金惭愧地离开了;
3. 柳下惠坐怀不乱:柳下惠是春秋时鲁国的一位君子。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,柳下惠夜宿于城门,遇到一无家女子。柳下惠恐她冻死,叫她坐在怀里,解开外衣把她裹紧,同坐一夜,并没发生非礼行为。于是柳下惠被誉为“坐怀不乱”的正人君子;
4. 管宁礼让成风:管宁是三国时期的名人,他品行高洁,哪怕是贫困,各种艰辛都未动摇他的内心,反而凸显了他的强大。他住的地方有一口井,可是只有一个打水的容器,大家经常抢夺。于是他便买了好几个打水的器具,偷偷放在井边。后来人们知道后,就不再抢夺打水的器具了,秩序井然。 还有一次,有一头别人家的牛跑到管宁家田里吃庄稼,糟蹋了很多粮食。管宁没有生气,而是把牛牵到阴凉处,给牛吃的喝的,照顾得比牛主人还要好。后来牛主人来牵牛的时候,非常惭愧,似乎比被严刑拷打了还要难过。因为管宁的存在,他所居住的地方非常和谐,礼让成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