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关于时间的名言_老子时光飞逝名言
周敬王三十五年,公元前485年。
老子五十六岁那年,辞官不做,告老还家。一天,他骑上青牛,离别家乡,一直往西,准备到秦国讲学。
要去秦国,必经函谷。这函谷关,在河南灵宝县,地势险要,岭峻山高,城池威风。谷关令尹喜,夜观天象,见紫气横空,知道必有贵人来临。就派人四下打听,看近来有谁要来函谷。不久就打听到了老子弃官西游,将要赴秦讲学,从函谷关路过。
令尹喜把老子请回函谷关,盛情招待,十分尊敬,不仅一天三宴,三天九宴,而且亲自铺床叠被,早晚问安。老子就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《道德经》。书稿完成后,即辞别令尹喜,骑青牛离开函谷关,西行而去。从此关于老子的记载在没有了下文
老子出关,是在公元前485年。
老子,中国古代哲学家、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一生最大成就是开创了道家学派,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《道德经》。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,老子姓李,名耳,字聃,因而人称老聃,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,后来隐居不仕,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“莫知其所终”。历代画家以此为题材,有多幅名画传世。
司马迁的《史记》记载,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“莫知其所终”。
《史记》还记载:“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,或言二百馀岁,以其修道而养寿也”。古往今来,研究老子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,然而,老子晚年在何处修道?老子得道后在何处“飞升”?有关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的踪迹是个“千古之谜”…
周敬王三十五年,公元前485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