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经典语录道德_道德 古语
1.
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
2.
慈孝之心,人皆有之。——苏辙
3.
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自古我们国家就讲究仁义道德。我认为古代的道德规范主要有
1.仁义礼智信: 仁:仁者,仁义也。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,能做到融治和谐,做到关照,即为仁。 儒家重仁,仁者,爱人也。简言之,能爱人即为仁。 仁以爱人为核心,义以尊贤为核心,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。 义:义者,仁字出头,加一点。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,能舍。帮人一把,即为义。 礼:礼者,示人以曲也。己弯腰则人高,对他人即为有礼。因此敬人人即为礼。
2.尊卑长幼有序,处事有规,淫乱不犯,不败人伦,以正为本。 智:智者,知也,无所不知也。明白是非,曲直、邪正、真妄,明理。 信:信者,不疑也,不差爽也,诚实也。就是言出由衷,始终不渝,信字从人言,人言不爽,方为有信也。诚心之意也,以诚居心,必然诚实。处世端正,不诳妄,不斯诈者,是为信也。
3.忠孝廉耻勇: 忠心、孝悌、廉洁、羞耻、勇敢。指的是人应信守、践行的五种高尚品。
中国古代道德的宗旨:一是修已成人,二是修己安人,三是修己善群。
己欲立而立人;己欲达而达人”;三是修己善群。修身,是为了使自己真正融于和利于群体,”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。
可见,修身之道,就是做人之道。”修身”不是目的,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。”修身”可达”自我完善”,提升自我的”精神境界”,进而实现自我价值